
本文转自:西安日报
陕西省小学语文“研课标·用教材·育素养”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圆满落幕
全省650余名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现场参与
本报讯(记者 王佳玥)日前,陕西省小学语文“研课标·用教材·育素养”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西安圆满落幕。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本次活动,吸引了全省650余名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现场参与,线上直播观看量超3万人次。
秉持“立足本土、分层培养、务实求效”原则,本次活动为全省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。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专业示范与理论引领,开阔了教师视野;推出我省教学名师骨干,展示具有引领性的陕西课堂;为教学新秀提供展示机会,促进教师队伍梯队成长。
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四大观摩板块:“细读润心”阅读教学中,曹爱卫执教的《刘胡兰》展现低段革命文化教育的有机渗透,陈明展示的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》聚焦中段阅读策略指导;“万象写真”习作教学中,李海容的《我有一个想法》与王晶晶的《变形记》呈现了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有效路径;“小初一体”联合教研环节中,汪伟的《丁香结》与吴自文的《紫藤萝瀑布》同台展示,探索学段衔接机制;“融教学”课堂展示中,杨迪的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体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。
活动安排了多场专题报告与专家点评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郑宇就《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建议》进行专业指导,曹爱卫、李海容分别围绕《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和阅读教学》和《聊聊习作指导的有效性》分享研究成果,陕西省教科院邱俊作《走向真实:探寻素养型课堂教学新路径》专题报告。李琦、牛文明、李涛、王菊容四位专家分别进行点评,为参训教师观课议课提供引领。
据省教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语文教育是“培根铸魂、启智润心”的奠基工程,推动课堂从“知识传递”向“素养培育”转型是核心方向;希望全省小学语文教师坚守育人初心,在价值引领中培根铸魂;坚持守正创新,在课堂转型中勇探新路;深化专业发展,在实践研究中实现超越。
与会教师表示,活动内容充实、特色鲜明,既回应了一线教学困惑,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。活动通过充分发挥省级教研的示范引领作用,为陕西小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